整体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一是推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三个三分之一制度”(即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1/3以上,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1/3以上,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1/3以上),全面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二是全面开展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截至目前,共建成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46个。三是深入开展中医药先进和示范市县建设活动。省财政每年支持500万中医药先进和示范市县建设经费,支持10个县(市、区)创建中医药先进和示范市县。截至目前,全省已有76个县(市、区)政府向省卫生计生委提交了创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申请,申请比例达到88%;省级财政共投入1500万,对30个县(市、区)的创建工作给与资助;16个县(市、区)已经成功创建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县(市、区)。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卫生应急中的特色优势。这几年,甘肃的中医药应急在全国反响比较大。通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正宁校车事件、岷县地震的中医药救治,证明了三点:一是中医药有能力参与应急;二是中医药应急效优价廉;三是中医药应急深受老百姓欢迎。
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一是强化中医药健康教育。在省、市、县有关媒体开辟“卫生与健康”科普宣传专栏;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编写中医药家庭健康教育手册;与省委宣传部合作,排演《皇甫谧》、《医祖岐伯》等大型戏曲节目,在全省巡回演出;为每村(社区)培养一名健康教育骨干;刷写中医药健康知识文化墙3.2万面(块);为480万户城乡居民每户发放一个健康工具包,并通过层层培训,每年教会村民5~6项养身保健技术等。二是推进“村级三件事”。结合双联行动,在双联村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急救知识、中医适宜技术进家庭工作,组织村民开展“健康沙龙”,应用健康工具包进行防病治病。三是利用微博等新媒体推进中医药健康教育。
推进中医药健康产业不断发展。一是稳步推进中医养生保健旅游。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复甘肃省陇东南地区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后,各市州结合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积极推动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工作。二是发展壮大陇药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3年达350万亩,当归、党参、黄(红)芪等五大宗道地药材总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前例。佛慈、独一味、奇正藏药等中药生产企业发展壮大,目前,全省拥有2931个中药批准文号。三是强化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发中医药健康产品。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我省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确定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企业。甘肃中医学院在乌克兰国立医科大学挂牌成立“岐黄中医学院”,与韩国釜山大学医学院、新西兰中医学院等国外医学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