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点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资讯 > 独家观点 >

孙光荣: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面向与路径

2014-09-01 17:3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人:孙光荣 浏览:

  孙光荣简介: 孙光荣,第二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健康指导首席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政协湖南省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常委。

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就没有中医药学;没有中医药文化素养,就没有真正的中医药队伍;没有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普及,就没有巩固的中医药服务阵地;没有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以法律形式制定了中医药的发展政策,从中医药服务、中药发展、人才培养、继承创新与文化传播、保障措施五个方面立法支持和鼓励中医药全面发展,共计6章66条。由此,中国中医药发展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本质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效法自然,燮理中和,济世活人”。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对中医药文化引领中医药学术进步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具有深刻的认知,故将发展中医药文化融为其重要内涵。这就给中医药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探讨中医药文化发展方向、选择中医药文化发展路径、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界社会力量、全体中医药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共同面对、必须共同承担、必须共同完成的关系到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使命。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面向

中医学的未来发展,需要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唯有如此,才能在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赢得健康发展与全面复兴的同时,推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医药学的创新发展。

中医药文化发展需要面向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积淀、融合、蕴含、体现着中华传统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中医药切入,可以最直接、最简捷、最通畅地进入中华文明之门。

中华传统哲学思想,包括三才、变易、中和、意象等等,在中国的社会学、政治学、天文学、地理学乃至兵学、农学、医药学、建筑学、星相学、堪舆学之中,都是一以贯之的,这是中华文化的灵魂。然而,在现今中国,“西化”是不争的现实。如果不彻底改变现今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教育、科研、临床中仿效西医的状况,中国人将来也许只好看着自己民族瑰宝丢失,中医药的神奇疗效将成为传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国人包括每一个中医人应该深刻认识和勇敢实践的“中国梦”。而中医药是“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因而,中医药是支撑中华民族复兴的“脊椎”,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的根底,要坚实,要挺直,不能脱位。

因此,中医药文化发展需要面向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

如何落实“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确保中医药文化发展面向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完善政策机制。为避免“多龙治水”,建议在国务院领导下,成立“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领导小组”,确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跨部委决策常态化机制。

中医药文化发展需要面向世界医药学的创新

中西医学都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医学科学,但确实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中西医学是在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背景下产生的。从哲学和科学理论基础到临床诊疗思维模式,中西医学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风格。造成当今中医药发展困境的理论根源,就是因为长期以来只是盲目地“以西套中”。

未来医学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中西医学各自为我们展示了发展趋势。在三才、变易、中和、意象等中华传统哲学思想的渗透、融合、影响下,贯穿中医学理论始终的,不是“病”这一生命现象,而是“人”这一生命主体。中医学的着眼点始终都在动态的生命机能,而不只是病毒、细菌的作用和蛋白质的变化。未来医学必将是中医学、西医学各自的高度发展,甚或渐渐走向汇聚与融合,但绝不可能以一种医学覆盖或取代另一种医学。

因此,中医药文化发展需要面向世界医药学的创新,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医药科研设计、中医药各种标准与规范的研究与制订等方面,应以中医药文化引领和推动。其方向既不应当将中医人质变成为文化人,又不应当“拦腰一刀”,切断中医药文化、中医思维方式的传承,而是要使之成为真正的中医人,以中医思维参与世界医药学的创新。不应当将中医学科质变为文化学科,更不应当将中医学科西化为套用、模仿、置入西医学的思维、模式、规范、标准,异化为形似神不似的“中医学”,而是要使之成为凸显中医药文化传统和中医理法方药本质的真正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