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资讯 > 深度报道 >

云南最美乡村医生郭丽珠坚守麻风病防治工作第一线(2)

2014-05-06 21:05 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人:岐黄 浏览:

  从“不幸”到“很幸运”

  郭丽珠和麻风病结缘,还得从30年前说起。进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学校皮肤医士班后,得知自己的专业和麻风有关,她觉得自己非常“不幸”,和同学大哭一场,闹着不想学了,在老师们反复做思想工作后,才坚持了下来。

  第一次接触麻风病人是在实习期间,她和同学们跟着驻村的两位医生一起在麻风村待了一个星期,患者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的病痛,折磨着他们的身体,社会的歧视,摧残着他们的心灵,他们只能在远离人群的麻风村艰难度日。郭丽珠开始意识到麻风病患者是一个需要帮助的特殊弱势群体。

  “我很幸运。”这是郭丽珠常说的一句话,30年的工作中,她与麻风病患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83年,20岁的她刚进西双版纳州卫生防疫站(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就参加了北京热带病研究所的李桓英教授、云南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专家们指导下的勐腊县3个麻风寨全国联合化疗科研试点的病人治疗、疗效观察和疗后10年监测工作。

  从那以后,郭丽珠和曼南醒结下了不解情缘,不管是治病还是去看新发现的病例,她都是便装进村,和病人握手、拥抱,和麻风村村民吃住在一块。在李桓英教授的教诲下,她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独立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技术和管理能力。

  依光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为麻风病去世了,母亲也患上了这个病,由于无力抚养,把她送了人,10多岁的时候,她也被查出患上了麻风病,左脸颊出现了一块斑。

  最初,依光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并不相信郭丽珠和他的同事们,只要医护人员一来,依光就和大家一起躲到深山里去,两三天不出来。郭丽珠和同事们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和大家吃住一块,终于赢得了病人的信任。由于治疗及时,半年后依光就康复了,如今她的脸上并没有留下疤痕。

  摘掉“麻风寨”的帽子

  30年来,郭丽珠一直走在麻风病防治工作第一线,她经常深入到西双版纳的3县(市)防治机构和麻风寨,参与现场业务工作,进行防治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检查,看望麻风病患者,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教他们如何进行自我护理。

  郭丽珠把病人的情况都做成了资料库、档案库,截至去年6月,她和同事们完成了1949年—2009年麻风病患者病历档案资料的补录、审核工作,实现了全州麻风病患者病历个案、防治资料微机信息化管理。完成了1980年—2000年、1996年—2010年麻风病疫情防治资料的汇编,为近期和今后制定西双版纳州麻风病防治措施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了帮助麻风病村尽快脱贫致富,郭丽珠和同事们又积极协调,给曼南醒村引进橡胶苗,争取到了无息贷款。如今,曼南醒33户人家,家家有橡胶树,年人均收入3000多元,还盖起了新房,村里通电、通水、通路。

  经过郭丽珠和她的同事们的辛勤努力,1991年开始,西双版纳州16个麻风寨逐步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回归自然村寨。1998年,西双版纳州政府将麻风病列为重点疾病防治,随后将麻风寨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麻风病人办理了身份证、残疾证和合作医疗证,将孤寡残老病人纳入低保规划中。到2012年底,西双版纳州麻风患病率为0.18/万,比历史最高时期下降了98.60%,流行程度降为低流行区,达到国家控制指标。

  去年,郭丽珠获得了在原卫生部支持下由马海德基金会设立的麻风病防治行业奖马海德奖,目前,全国有352位麻风病防治工作者获此奖。

  记者 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