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资讯 > 深度报道 >

中医药发展将上升到国家战略(3)

2014-01-22 16:03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岐黄 浏览:

  加强特色服务建设

  中医院是中医药内涵建设的主要载体,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近年来,各级中医院服务量明显增长,中医药特色优势淡化趋势得到遏制与扭转,但是特色优势还未充分发挥,诊疗手段单一且分散,还存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与医院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医药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

  解读:王国强表示,提升内涵建设,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需要在管理质量、特色优势、服务水平、人才素质等方面下工夫。

  在管理模式上,中医院需合理扩大规模,但避免盲目扩张,要勤练内功,比如重点专科建设、改革中医院服务模式、完善中医院评价机制等。在人才队伍素质提升上,要改革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完善中医执业医师准入评价和定期考核机制,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评。

  全国首批“治未病”试点地区、上海市浦东新区介绍了他们在改革中医服务模式上的经验:“要研发和推广中医药预防保健相关产品、开发和运用中医预防保健相关信息化项目,最主要的是进行相关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成效评估,用数据说明这些服务好在哪里,才能吸引更多的供方、需方参与其中。”目前,该地区已经开展了中医体质辨识、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等14个中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区中医公共卫生服务共服务了63.4万人。

  湖南省耒阳市在中医药发展上则以“国医馆”为抓手,打造特色科室、优化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该市中医药收入4394万元,2013年收入达8024万元,较上年增长82.61%。

  提高服务贸易质量

  2014年中医药的海外发展要立足于公共外交、经济外交,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在统筹“走出去”、“请进来”的基础上,优先发展面向海外服务。通过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发展养生医疗旅游等多元服务,打造知名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同。

  解读:中医药“走出去”是近年来业内广泛关注的话题,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医药认识和期待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医药在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中的格局也随之变化,这为中医药海外发展提供了机遇。

  业内认为,当前中医药由当初单一的针灸医疗服务产品带动了中药产品“走出去”的模式,逐步向医疗、教育、科研、贸易和文化全产业链模式迈进。国内中医药各项利好政策鼓励中医药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以对外援助方式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出口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表示,要重视近年来“国外倒逼国内”现象,比如中医护理在国际上很受欢迎,但是国内中医护理发展却很薄弱,中医护理考核还在参照西医模式。王国强认为,近期业内持续关注的英国中成药下架事件,应当理性认识。欧盟并非针对中药而设置门槛,过去英国把中药放在非药品范畴,现在要当药来用,这就要求严格按照他们的药品注册要求。事实上,欧盟给了中药注册合法身份地位14年的准备时间,而后又延长了7年,但中成药错失良机。中药已经在英国得到认可,现在按照药品管理办法,倒逼国内中医药企业练内功重回欧盟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 夏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