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四大名医

您当前的位置: > 云南中医药 > 云南四大名医 >

云南四大名医——姚贞白

2013-10-24 17:15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岐黄 浏览:

   姚贞白(1910~1979) ,云南昆明人,姚氏医家第五代传人。1940- 1948年任昆明市中医师公会负责人,滇,黔考试署中医师考评处处长。建国后创立昆明市中医医院并首任院长,首批云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市卫生局副局长,历届省、市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贞白自幼习医,聪颖过人,苦读医经、子史典籍,尽得家学真谛。既长,游学大江南北,博采众长,1930年悬壶问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总结形成了一整套“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机变化为辨证线索,因地、因人、因病治宜”为特点的姚氏医学流派,为姚氏医家之集大成者。

  他早年善治时病,晚年更精于内、妇诸疾,常引后汉郭玉传中“医之为言意也”,强调指出“正确的治则源于正确的诊断,而正确的诊断必基于对机体证候客观的病理病机分析”。临证晰理精透、法有常变, 医理处方时有创新。姚于妇科诸疾,首重肝脾冲任,认为“妇女以血为本,血生于中,统于脾,藏于肝,注之冲宫,任阴为养;血因气而动,肝有疏泄调达之功,脾有温煦散精之力,冲领渗灌之能,而任具当养之权”。故立法之际不骤补,不猛破,不偏于辛燥,不过用寒凉,从气血的整体观出发,结合肝脾冲任的特点,以“枢转气机,温宫养血,调益冲

  伤寒论任”而见长。临证喜用逍遥散,谓其“深得庄子逍遥游旨趣,性味平和,调治气血,行中寓补,补中有清,以平淡清灵收功”。

  他十分重视“天人相应”之理,通过对昆明地区气候变换的仔细观察,得出了“冬无苦寒、夏无苦热,温燥凉爽、四季如春”的认识。故遣方用药,多以轻、灵、疏、和为特点,每收四两拨千斤之效。贞白毕生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精湛的医技和良好的医德有口皆碑,曾亲自授徒四十余人,创拟“姚氏资生丸”、 “姚氏生精散”、“首乌延寿丹”等验方,并有《巽园医话》、《姚贞白医案》等著作传世。

  毕生致力于我省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工作,1945年至解放前夕,贞白代理父荫轩公出任滇黔考评处中医考评主任,并参与昆明市中医师公会负责事务。1935-1949年,先后带徒20余人,刘彬(1945年卒)、朱光海、赵伯伦、张浩然、张文彦、杨德安、姚克敏皆受其业。1930年贞白与胞弟创建“姚济药号”,1939年在西郊马街子苏家村创“姚济药号”分号。1937年胞弟姚济逝世,再建“姚济医药室”于云瑞东路,贞白讲究中药质量,选材认真,聘请著名药工,重视药物的煎、炒、炮、炙传统操作。“姚济医药室”在昆30多年,先后培养精通炮制中药、药物操作程序的中药技师40余人,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学术思想

  姚贞白的学术思想,源于内难、长沙、金元诸子、温热病学以及历代各大家。如“虚痨发热”数案,他本内经阴阳离合论:“少阳为枢”之机理,从枢转少阳,以平谧脏腑阴阳为总旨,取伤寒论之柴胡、白虎等方经义,又灵活融化温病学之养阴生津、清热化燥及历代治虚痨法,更加重视患者之体质及妇、儿特点。故能拟就一系列程序井然之治则及方药,收到显著的疗效。他确认“病同证异”的客观病理现实。对“眩晕”、“脉管炎”、“紫斑”、“黄疸”、“中风”、“霍乱”、“蛔厥与厥阴伤寒”等病之不同案例,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析理精透,法有常变。同时,强调标、本、缓、急在每症中的规律性,重视初、中及后期治则和方义的机转权变。在各诊次之间,认为要有一定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就必须紧紧地把握着症候机理内在的线索。

  大黄他既重治标,更重治本,而又不忘调理善后。以治标为先导,意在清理层次,剖露本质,为治本创造条件,如“咳喘”、“咳嗽痰厥昏睡症”、“烧咳伤阴闭经”等案皆为显例。调理善后,则为固本要着。

  杰出贡献

  1956年,在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创建昆明市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中医院----昆明市中医院,并任院长。并健全了中药的传统科室:内科、骨科、儿科、妇科,推拿按摩、针灸、皮肤、风湿、痔漏;成立中医病床,继承传统的中药煎、炒、炮、灸操作程序;创办中医班,聘请市内中医名宿为之讲授中医典籍,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