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地为炉
在山青水秀的仫佬山乡,翠竹深处掩映着一幢幢整齐的仫佬民居。仫佬民居,多为砖墙、瓦顶、矮楼建筑。无论是在 平地或是斜坡上,房基都要修成高出地面3 0 至6 0 公 分的地台。墙基以火砖砌成。人住底层,楼上是仓房。 民居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地炉取暖做饭,至今已有4 0 0 多年的历史。
地炉建于堂屋内大门两侧或厨房中。先在地上挖个 坑,在坑中用砖砌好炉子,炉旁安放一个大水坛,坛口 与地炉口都略高于地面,以避污水流入。炉前砌一个煤 坑,上面盖块活动的板子。炉子除掏灰的炉门外,以及 坛子的周围,全都用泥土填平,表面还得打上三合土。 地炉一天到晚都不熄灭,水坛中总有热水。除随时可架 锅做饭外,冬天象土暖气设备一样,使堂屋舒适温暖。 特别是在潮湿多雨的季节,屋里的粮食和衣物等都不致 发霉。逢年过节,家人亲友就围着地炉吃“火锅”,非 常方便。因为仫佬族地区产无烟煤,所以使用地炉十分 普遍.
给牛过生日
农耕民族大都有保护爱惜耕牛的传统习惯。但是像 仫佬族这样敬重牛的习俗,却是别开生面。他们把每年 农历四月初八当做牛生日,届时家家户户清扫牛栏,把 牛洗刷得干干净净,给牛送上好饲料,让牛歇息。这天 要杀鸡宰鸭备酒祭“牛栏神”。要用枫树叶汁泡蒸黑糯 米饭祭祖先。祭毕,先让牛吃黑糯米饭团,尔后人才能 吃,以此表示对牛的敬重。
关于牛生日的来历,仫佬族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 古代仫佬先民以锄挖地耕种,非常艰辛。有个叫罗英的 姑娘在白银山上用动听的歌声解救了一头蹄子夹在石缝 中的野牛,把它带回家中,割嫩草给它吃,唱山歌给它 听,并教它耕田犁地。野牛好像也通人性,为了感恩, 给仫佬人减轻劳动负重,同时,耕牛也得到了人们的敬 重。后来罗英被尊为祖神,她救牛的四月初八做为牛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