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在线讯 近年来,关累镇卫生院立足基层,以“实施基层傣中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傣中医科室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傣中医药服务能力。卫生院争取到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响应省、州、县相关工作要求,根据地方特点以及老百姓的需要,自筹10余万元在院内新建独立的傣中医综合服务区,设立了特色科室“傣中医馆”,并于今年8月20日建成投入使用。
“傣中医馆”总面积近200平米,集中设有傣中医诊室、候诊区及四个独立的治(理)疗室,并按照“填平补齐”原则,配备了中医体质辩识仪、各种针具、电针治疗仪、灸疗器具、艾灸仪、火罐、刮痧板、TDP神灯、泡脚盆、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等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配有中傣医药服务人员4名,开展了针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按摩、拖擦等多种傣中医药适宜技术,用于治疗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提供体质辨识以及养生等傣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可满足多方面患者的傣中医药服务需求。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傣中医药元素,在装修装饰上体现傣中医药文化特色。馆内手绘了长16.5米、高1.8米的傣医药文化宣传墙一面,重点描述了傣药制作以及常用傣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过程,悬挂有傣医“九大名医”画像,馆内设置展示柜一个,摆放有各种傣中医药知识宣传卡册以及傣医药书籍,展示了百解胶囊(雅解沙把)等常用傣药制剂,及部分中药品。初步实现了“有房屋、有人员、有诊疗、有患者、有氛围、有文化”。
手绘宣传墙
卫生院将致力于为全镇百姓提供优质的傣中医药医疗服务,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积极开展傣中医药临床治疗工作和预防保健工作,充分发挥傣中医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傣中医、喜欢傣中医、选择傣中医、受益于傣中医,让特色“傣中医馆”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治疗室
背景衔接: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是由国家层面主推的一项战略工程,是深化医改和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2013年以来,西双版纳州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并结合《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要求及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傣医药综合服务区域建设工作要求》,对基层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服务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中傣医药文化宣传等五方面的建设工作要求作出明确具体规定,通过努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傣(中)医馆”规范建设工作初见成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傣中医药事业的枢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看,基层傣(中)医馆的设立和普及,对推广正规的傣中医诊疗、养生保健知识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双版纳州将继续加大乡镇基层卫生院傣(中)医馆的建设,力求全覆盖,使傣中医药更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满足百姓就医的需求,进一步弘扬博大精深的傣中医药。(通讯员:高华志、刀华丽/西双版纳州卫生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