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采收

您当前的位置: > 中药天地 > 中药采收 >

天花粉采收加工及加工方法改进

2014-04-09 09:41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天花粉的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据楼的根。其性味甘苦酸,微寒。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的作用,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材。主产干河南安阳以及山东肥城等地,现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天花粉传统的产地加工方式,一般是于深秋或初冬季节,采挖其地下块根,刮去栓皮,切为小段,对剖为二,晒至干燥即得。这对那些直径为2-4厘米的天花粉确有实用意义,但对直径超过6厘米以上的块根再用此法加工,不仅很难晒干,而且时间稍长则极易变色甚至生霉变质。因此,各地目前常用鲜品切片的方法以为对策。此法是在挖出块根后,刮去老皮,立即顺条横切薄片,晒干即是。经多年观察,笔者认为,这种横切薄片法也存有一定弊端。通过化验可知天花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及皂甙,并含有天花粉蛋白和多种氨基酸,性状鉴别时可见其断面为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显微鉴别时可见黄色导管,薄壁细胞内富含淀粉粒。采用横切薄片法,由于剖面大,导管及薄壁细胞断面暴露多,在翻晒搬动、储运及调配过程中,直径仅为6-48微米的淀粉粒子极易从断面中大量掉落,俗称大量“走粉”。凡这种“走粉”的天花粉表面一般是淡黄色或灰黄色,淀粉失落严重的称之为“渣片”(形同萝卜干)。这种天花粉片无论作为制剂原料还是临床配方应用,疗效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为改变上述状况,笔者认为天花粉仍可进行鲜切,但要改变一下方式。应根据药材直径粗细,横截为3-5厘米的小段,然后顺条纵切(竖刀切)为厚度为1-2厘米的块片或瓣片,曝晒至干即成。

  此法横切面小,导管及薄壁细胞封闭较好,淀粉粒子散落少,因而走粉少而纷性足,有效成分保存较多,而且方法简单易行,不影响商业储存和医疗调剂。笔者认为,对于其他性状类似天花粉的药材如葛根山药白蔹等,在进行产地加工炮制时,也可参照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