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见前。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见图2-19-10)。
大迎: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闭口鼓气,下颌角前下方沟形凹陷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10)。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闪罐法:可先用梅花针以中度手法叩刺大椎、曲池穴,然后拔罐,以局部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位采用闪罐法,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三、气虚血瘀
(一)症状
疼痛反复发作,多年不愈,发作时抽动样作痛,面色晦滞,甚则毛发脱落,畏风自汗出,自觉呼气不够,不想说话,舌淡苔白,或有瘀点。
(二)治法
(1)选穴 颊车、膈俞、肝俞、合谷、神阙、气海、关元。
(2)定位 颊车:见前。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6]。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6]。
合谷:见前。
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见图2-18-1)。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见图2-18-1)。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见图2-18-1)。
(3)拔罐方法 灸罐法。可先用艾条在气海、关元行温和灸,以局部皮肤红晕,有温热感为度。然后在各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还可以用250克食盐置锅内炒热,用布包好,趁热置于脐上热熨15分钟,热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四、注意事项
(1)拔罐治疗本病效果不错,但应注意排除脑部占位性病变。
(2)治疗本病时要注意面部保暖防寒,多静养休息,忌食肥甘、刺激性食物。
五、病例
苏某,女性,42岁。有三又神经痛病史1年余,间断服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甚明显,仍反复发作。本次发作半天,症见左侧面颊部发作性闪电样灼热疼痛,痛势剧烈并有同侧面部抽动,左眼流泪,每次持续时间约数秒钟,已发作4次,给予冷毛巾冷湿敷疼痛稍缓解。穴取大椎、曲池、合谷、大迎、颊车、外关,采取闪罐法,可先用梅花针以中度手法叩刺大椎、曲池穴,然后拔罐,以局部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位采用留罐,lO~15分钟,每日1次,3次为l疗程。施术当天下午痛止,次日晨仍发作3次,但疼痛程度较前有所减轻,之后连续治疗5疗程,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