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时间补泻
手法持续操作时间的长短,也是调控手法补泻效应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推拿操作时间长为补法,时间短为泻法。由于长时间的刺激,特别是轻手法的长时间刺激、患者感觉愉悦舒适,能得到身心的极大放松,从而精神振奋、气血蓄积,因面被认为属补;反之,作用时间太短,达不到阈上刺激,根本谈不上治疗作用。而重手法客观上也要求中病即止,不宜持续太久,故时间短就与泻法联系起来了。但具体时间长短是很难度量的。临床推拿多根据不同的证候而确定。
5、手法和腧穴的属性
有些推拿手法和腧穴的作用具备双向性,例如:重力按揉足三里具有解痉止痛(写法)的作用,轻轻按揉足三里具有温补脾胃(补法)的作用,推上七节骨具有温阳止泻的作用,推下七节骨具有泻热通便的作用。而有些推拿手法和腧穴的作用不具备双向性、只有单一的补或泻作用,如按腰骶部(八髎)只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缠法只具有泻热托毒排脓的作用;清天河水仅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反向推拿也不具有温阳的作用);推三关仅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反向推拿也不具有清热的作用)。所以说,推拿手法的补泻还与推拿手法或腧穴的属性有关。
影响推拿手法补泻的因素很多,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并不是单凭以上某一个因素就可以达到补泻的目的,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在一般情况下,凡用力轻浅、操作柔和、频率舒缓、顺着经络行走方向加力(在腹部为逆时针方向施术),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操作手法为补法,对人体有兴奋、激发与强壮作用。反之,凡用力深重、操作刚韧、频率稍快、逆着经络行走方向加力(在腹部为顺时针方向施术),而持续时间较短的操作手法为泻法,有抑制、镇静和祛邪作用。此外,强度、频率操作时间适中,在经线上来回往复操作(在腹部先顺后逆方向等量施术)的手法为平补平泻法,又称和法,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脏腑的功效。但是,必须明确有关手法的补泻作用的调控方法,还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在临床上灵活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因素如力度的大小、时间的长短、频率的快慢等都是相对的,同样力度的手法在不同的病人身上操作所起到的补泻作用也是不同的,应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手法、操作部位、疾病的不同而酌情调整。
以上是推拿手法补泻的一般规律,但对于某些腧穴,上面所说的原则和规律并不一定适用,这是由腧穴的特性和古人的约定俗成所决定的,应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