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专题 > 第七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对彝医药清浊二气六路学说临床运用的探究

2021-01-06 11:15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潘立文1 曹建民1 郭向群1 张明1 庞玲2 金雪芳2 李芹泽2 余成敏3 段周彬3

  (1.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楚雄  675000;2.楚雄州妇幼保健院,云南  楚雄  675000;3.楚雄州人民医院,云南 楚雄 675000)

 (本论文荣获“第七届兰茂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摘要:在彝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工作中,首要的是重视彝医药基础理论的构建完善工作,使彝医药学基础理论能够充分有效地指导彝医临床实践活动,从而避免彝医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目前,彝医药学界公认的彝医药基础理论的核心就是清浊二气六路学说,笔者结合近年来对彝医药古籍文献、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等多个环节的研究心得与成果,对彝医药清浊二气六路学说的实质、临床运用路径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笔者认为:1.可运用清浊二气六路循行路线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2.可运用清浊二气六路学说指导设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3.可运用清浊二气六路学说指导遣方用药。4.可运用清浊二气六路学说指导进行针灸推拿等外治疗法。总之,彝医学的清浊二气六路学说是极重要、极核心的彝医药理论,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空间,需对其理论内涵与外延、临床应用范围、临床应用手段与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完善彝医药理论体系、提升彝医药理论品位、增强彝医药特有的原创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提高彝医药的临床诊疗水平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彝医药是祖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为西南川滇桂黔四省区的人民群众所信赖、推崇。彝医药在防治当地常见病、多发病方面有着较好疗效,党和国家也十分重视彝医药事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保护发展彝医药事业,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彝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与水平的提升,对保护、传承彝医药事业,宣传彝医药文化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是党和国家对彝族同胞的关怀、重视彝族文化传承和彝医药事业发展的生动具体体现。笔者以为在彝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工作中,首要的是重视彝医药基础理论的构建完善工作,使彝医药学基础理论能够充分有效地指导彝医临床实践活动,从而避免彝医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目前,彝医药学界公认的彝医药基础理论的核心就是清浊二通讯作者: 潘立文(1983- ),男,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医药及民族医药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E-mail: astronomypan@163.com,联系电话:18087875780。

  气六路学说,笔者以为,目前彝医药清浊二气六路学说并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还存在着许多瑕疵与不足,需要彝医药学者努力加以完善,并且尚需将这一学说进行适当的改造与提升,使之能适应彝医临床实践的需要,能在临床上合理有效地指导彝医诊治疾病与完成疾病的预防与康复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对彝医药古籍文献、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等多个环节的研究心得与成果,对彝医药清浊二气六路学说的临床运用路径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现将本人的研究心得论述如下。

  1、彝医药二气六路学说的实质

  彝医药理论基础是二气六路学说。所谓“二气”是指清气与浊气。彝族文化经典著作《土鲁窦吉》上载有“清气清幽幽,浊气红彤彤;清的翻来变成哎,浊的翻来变成哺。哎哺生成了阴阳,哎生成阴本,哺生成阳根,清浊二气这样变化出哎哺、阴阳、乾坤”的论述。其意不言自明,即彝族先民认为天地是由哎哺所生,而清浊二气即是哎哺的象征。在另一部彝族文化经典著作《西南彝志》上记载有“哎与哺相交,哺与哎相合,人自然形成。”由此看来,人体即是由清浊二气相合所生,天地万物的本源全在哎哺之上。[1-2]

  既然人体是由清浊二气所化生,那么人体中必然充满着清浊二气,且清浊二气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彝族文化经典《宇宙人文论》中是这样记载的:“人体的气,从生门(囟门)下来,经过大肠与胃(腹腔),注到脐眼下面(脐底)。”据《宇宙人文论》中此处的记载不难发现,彝医学理论认为人之所以有气以维持生命,全在人体囟门之上的元气沿着消化道下行注入到脐下以成。而当元气下注到脐下之后,即分化为清气与浊气二气,而清气与浊气各循自己的三条气路而行,遍达全身。《西南彝志》上有“人体的气,七门之上生,经肠胃间,直达脐底。清气三条路,第一条路经过心脏。第二条路经过喉咽,直通七窍。第三条路经过肝肺,连通肾脏。”在《宇宙人文论》上关于清气三条路的循行路线又稍有不同。《宇宙人文论》上记载:“清气三条路,第一条到心脏,第二条从脐底通过胃及整个消化道,三条起于脐底,经肺而入肾。”综合《西南彝志》与《宇宙人文论》两部著作的相关记载可以得出大体上的清气运行三条路的路线,即清气第一条路是指清气自脐下分出之后穿过心包而进入心脏的循行路线;清气第二条路乃是清气自脐底分出之后经过胃及整个消化道最后上达于头面七窍的循行路线;清气第三条路乃是清气自脐下分出之后,络于肾、膀胱和男女生殖系器官后再依次进入肝、胆、肺。关于浊气三条气路,《宇宙人文论》与《西南彝志》的记载大体相同。如《西南彝志》所云:“浊气三条路,第一条路经过尾根,越过头顶,直达鼻下。第二条路经过肩胛,直达脑髓。第三条路经过肾脏,透过腹腔,直达头顶。”[3-5]彝医药学的清浊二气六路学说从整体上看具有如下的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清主于内,浊主于外。通过对清浊二气六路的循行路线进行考察便不难发现,在体内的脏腑器官主要由清气所主持、主宰。各脏腑组织器官通过清气三条路中所运行的清气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以及能量动力。而位于人体体表的肌肤则主要有浊气所主持、主宰。机体体表的各部均需获得浊气的滋润与濡养才能维持其正常的形态与机能。根据彝医学理论中清浊划分的标准,在体内的脏腑器官属浊,得到清气的温煦与推动才能维持清浊平衡,从而使脏器功能活动正常。而在体表的肌肤属清,得到浊气的滋润与濡养才能维持其正常的形态与机能。这样一来,无论是在内的属浊的脏腑器官还是在外的属清的体表肌肤就都能做到清中有浊、浊中有清进而实现清浊平衡了。这也是清浊二气六路在实现机体内外清浊平衡、机能协调方面的重要价值体现。

  第二,清气气路中有浊气,浊气气路中有清气。由于清气第一条气路穿过心包进入心脏,从而使得清气能够循血液循环进入到机体各个组织器官中去,也使得清气能够通过血液循环得以进入到浊气三条气路中去,从而使得浊气气路中亦有清气的存在。而由于浊气第一条气路通过脊髓,从而使得浊气亦可随着脊神经进入体内脏器中去,从而使得清气气路中亦有浊气,此即为清气气路中有浊气,浊气气路中有清气的缘由所在。

  第三,虽名清气三条路,浊气三条路,涵盖范围实则不限于此。清气三条路贯联机体各个组织器官,故各大组织器官可以看做一个有机整体,而清气三条路实则贯穿体内所有脏腑组织器官。而浊气三条路亦然,凡腹背上下之皮肤,无不有浊气气路相贯通,故清浊气路名虽有三而实则无穷也。

  2 、清浊二气六路学说在临床上的运用

  2.1   运用清浊二气六路循行路线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彝医对疾病发生发展机理的理解很多时候都需要依靠清浊气路的循行路线这一说理工具来演绎理解。现以彝医对普通感冒这一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机理解方式来说明彝医运用清浊气路循行路线来阐释疾病病因病机的方法。彝医学理论认为,感冒当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类型。风寒感冒多因浊气第一条气路感受外邪,外邪循浊气第一条气路路上行抑遏清气第二条路上升之清气,致使浊气第一条路上之鼻部不适,清气第二条路上清气不通,郁而化热,从而导致清气第二条路上之咽喉不适。风热感冒则因风热毒邪侵袭浊气第一、三条路,致使清气第二条路清气有余,以致咽喉肿痛。由此可见,清浊二气六路的循行路线可以用来说明疾病的彝医学发病机制。再以痛风一疾为例进行说明。彝医学理论认为痛风乃机体内湿毒、内热毒相合,阻遏机体关节气路运行所致。痛风患者每多嗜食肥甘厚味、炙煿醇饮,以致损伤脾胃,阻碍清气第二条气路之激发,从而导致清气第二条气路中段受阻。清气第二条气路中段多水多谷,水谷郁而不化遂酿生内湿,内湿郁久化热,遂致内湿毒与内热毒相合,二毒满溢关节,阻遏关节气路运行,遂致关节周围出现红肿热痛之象,是即运用清浊二气六路循行路线理解疾病发病机制之又一明证。

  2.2    运用清浊二气六路学说指导设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

  清浊二气六路学说不仅可以用来阐释说明疾病的发病机制,还可用来指导彝医制定治疗方法,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与措施。下面举例说明。如甲亢乃是因清气第二条路清气有余,浊气第一条路浊气不足所致。浊气第一条气路的浊气不足不能有效制约清气,故清气有余得以上逆为患。而清气有余进而上逆故致突眼、手抖、头痛、心慌、饥饿感强等症状的出现,所以甲亢一症的治疗必须以滋补浊气第一条气路之浊,清泻清气第二条气路之清为大法。再比如消渴乃因清气第二条路胰腺部位清气不足或清气不通或浊气第一条路浊气不通或浊气不足所致,故治疗消渴病必须以强壮清气第二条气路胰腺之清气或疏导其清气为主,辅之以滋补浊气第一条气路之浊气或疏导之法。是故在治疗上常选用主入清气第二条气路或浊气第二条气路、具有温补清气或浊气,疏导清气或浊气功效的彝药进行治疗。如鸡根、五气朝阳草即是主入清气第二条气路的彝药,此二药具有较好的温补清气之功,彝医临床每用之治疗消渴或糖尿病。

  2.3    运用清浊二气六路学说指导遣方用药

  由于所有的彝药都有其特定的归路,所以在临床遣方用药治疗疾病时必须以彝医清浊二气六路学说为指导,选用能够有效达到疾病发生部位的彝药。比如对于由于清气第二条气路胰腺部位清气不足所致的消渴病,在选方用药的时候就必须考虑患者所存在的清气第二条气路上相应部位的虚弱,选用归该路的彝药方可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比如鸡根这味彝药就能入胰路,且有补清气以生津的功效,故在治疗由于胰腺部位清气不足所引起的消渴病之时就应该选用这味彝药。

  2.4    运用清浊二气六路学说指导进行针灸推拿等外治疗法

  由于所有的腧穴与体表治疗部位都与浊气三条路有一定的关联,故在运用针灸推拿方式治疗疾病的时候应以清浊二气六路学说为指导选穴施术。例如对肩周炎、颈椎病的患者,由于其出现临床表现的相应部位邻近浊气第二条气路或即在浊气第二条气路上,故在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需考虑选用浊气第二条气路作为主要的治疗部位进行治疗。如彝医常用彝大追风、叶下花、白毛夏枯草等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功用的彝药一并捣烂后用醋调匀外敷肩井、天宗等穴治疗肩周炎、颈椎病等肩颈局部病症便是运用清浊二气六路学说指导进行外治的明证。

  要之,彝医学的清浊二气六路学说是极重要、极核心的彝医药理论,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空间,需对其理论内涵与外延、临床应用范围、临床应用手段与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完善彝医药理论体系、提升彝医药理论品位、增强彝医药特有的原创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提高彝医药的临床诊疗水平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廷超,李耕冬.彝族医药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

  [2]王子国整理.土鲁窦吉.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3]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西南彝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4]宇宙人文论.陈英,罗国义,译.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5]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第73卷.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摘要:在彝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工作中,首要的是重视彝医药基础理论的构建完善工作,使彝医药学基础理论能够充分有效地指导彝医临床实践活动,从而避免彝医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目前,彝医药学界公认的彝医药基础理论的核心就是清浊二气六路学说,笔者结合近年来对彝医药古籍文献、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等多个环节的研究心得与成果,对彝医药清浊二气六路学说的实质、临床运用路径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笔者认为:1.可运用清浊二气六路循行路线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2.可运用清浊二气六路学说指导设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3.可运用清浊二气六路学说指导遣方用药。4.可运用清浊二气六路学说指导进行针灸推拿等外治疗法。总之,彝医学的清浊二气六路学说是极重要、极核心的彝医药理论,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空间,需对其理论内涵与外延、临床应用范围、临床应用手段与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完善彝医药理论体系、提升彝医药理论品位、增强彝医药特有的原创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提高彝医药的临床诊疗水平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彝医药;清浊二气六路学说;临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