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兰茂中医药文化,搭建学术思想与经验交流平台,促进兰茂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与转化,提高云南省中医药临床研究与诊治水平,打造兰茂中医药学术品牌,由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云南省针灸学会、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兰茂论坛将于2018年9月25日—27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举办!目前论坛正在报名中!
不知不觉兰茂论坛已经举办到第五届了,前面四届你们有没有参加呢?还记得那些精彩瞬间吗?现在跟着小编一起回顾那些难忘片段吧!
第四届兰茂论坛现场(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第三届兰茂论坛筹备现场(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第二届兰茂论坛现场(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首届兰茂论坛现场(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看了这些图片,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兰茂”呢?
兰茂(1397—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
可能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兰茂之所以成为医学家,最初其实始于兰茂的孝心。他曾在《劝孝歌》中告诫世人:“人在天地间,先要孝为始。”因而,当母亲患了难愈的慢性病之后,孝子兰茂把较多的时间用于对中草药医术的研究和运用。《滇南本草图说》序文介绍,“兰子因母病,留心此技三十年,其学皆探本穷源。”除了学习古代医学典籍外,兰茂还深入民间、山野,面向社会各阶层医者及劳动者虚心求教。
最初,兰茂在嵩明、昆明一带收集民间单方、验方等药学资料,到秀嵩山、虹山、太华山、长虫山、会泽金钟山及金沙江流域和被称之为“瘴疬”之区的滇南、滇西深山辨识、采集草药,“考其性味,辨地理之情形”;“于滇中所产之灵药百草无不备极精研,区类辨性”;“味其甘辛酸苦,明其温燥凉热,图其柯叶形状。”同时,兰茂还把各地的药物种子带回家乡,种植在秀嵩山上。后人为表示对兰茂的敬仰之情,将秀嵩山改名为“药灵山”。
经过多年的反复钻研与实践,兰茂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其40岁时著成《滇南本草》三卷,全书共收载药物458种。据(重刊《滇南草本》序)记载,兰茂的《滇南本草》成书比后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早142年。当时未能刊印,但在民间的手抄本已广为流传和运用。直到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杨林邑人管暄“向里人中寻访旧存,互相校对,亲为抄补,此书乃为之全备”。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其弟管浚重订付务本堂刊刻流传。
如果你喜欢中医,想了解更多中医药传统文化,那一定不要错过9月25日—27日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举办的第五届兰茂论坛暨2018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小编告诉您,本次论坛还有黄璐琦、唐祖宣、张震、孟如等业界大咖,他们将在现场做相关主题报告,与广大中医药界同仁一起探讨交流。
赶紧报名参加论坛吧,一起书写属于你自己的兰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