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玲 陈少枪 蒋宇宽 张晓琳
(本论文荣获“第五届兰茂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摘要:明代医家兰茂,为云南历史上最著名医药学家、文学家和音韵学家。通过学习《滇南本草》和《医门揽要》中兰茂对于妇科病证诸如:月经病、带下病、产后病、乳病、不孕症的诊治的论述,探讨其诊治妇科病的学术思想。得出以下结论:兰茂先生在妇科病的诊治中强调四诊合参;立法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月经病诊疗侧重肝脾肾;带下病注重补脾利湿,灵活运用食疗;产后病注重虚瘀之证,内外同治;乳病的治疗较多运用行气疏肝;不孕症重视肝肾、任脉的亏损,并提倡男女同治。
关键词:兰茂;妇科病;学术思想
兰茂,字廷秀,号止庵,别号和光道人、玄壶子、洞天风月子。兰茂原籍河南洛阳。其父辈从河南洛阳入滇,落籍篙明县杨林千户所石羊山。主要著作有:《滇南本草》《医门揽要》《韵略易通》《玄壶集》《信天风月通玄记》等。其终生布衣,常在云南各地采药行医,著书立说,以讲学行医为生,为群众所爱戴。兰茂先生在《滇南本草》序中写道:“余幼酷好本草,考其性味,辨地理之情形……,合滇中蔬菜草木种种性情,并著《医门揽要》二卷,以传后世。”先生从小酷爱本草学知识,对云南地区的各种植物进行的性味功效的一系列研究后,编著成《滇南本草》并著《医门揽要》。《滇南本草》是云南最早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云南唯一的一部地方本草。据考究《滇南本草》成书早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0余年。经统计其收载了云南民间常用中草药458种,附方600余首。《医门揽要》记载了兰茂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该书为云南地区常见、多发疾病诊治奠定了基础。
1.妇科病临证诊治
兰茂先生在《医门揽要》开篇就提到“古人四诊并用,所以知病之真也,而治之无差。……故必四法兼尽,其有不合,则深思其故,必得其所以不合之由,然后对症立方以治之,庶不至有事后之悔也。”在诊治疾病时,强调应四诊合参,不可偏执其一。将望、闻、问、切四诊并用,仔细分析其病因病机,避免失治误治。在问病情时兰茂认为妇人“必问其经期若何?孕育产后之异。”对于临床同样非常有指导意义。
同样先生讲究三因制宜,在诊脉时,不同的季节,脉象也不尽相同。其指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反之亦逆也。”也强调根据不同人,脉象不同,诊脉的方法也不同,“长人则脉长,短人则脉短。长人疏下指,短人密下指。胖人脉细,瘦人脉洪。胖人重下指,瘦人轻下指。性急人脉急,性缓人脉缓。男子尺脉常弱,女子尺脉常盛。”先生在问病情时,最先问诊“其素习强弱”。并且在论述中风痰症时提到“平日多算多谋之人,多得此症”。体现了先生诊病时重来诊者平素的体质强弱。在对妇科病的诊治中,同样也有体现。
1.1月经病
兰茂先生将月经病大致分为: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以及伴随其他不适的情况四类来论治。先生在认为影响月经周期的病因有:“妇人经行染受风寒,寒邪闭塞子户”外邪侵袭导致的日期不对。还可能是由于“月信时有犯忿怒妒忌”,情绪影响气血的运行“气行则血行,气逆则血逆”。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女子以血为本。而肝主藏血,为血海,肝气喜调达恶抑郁,情志不畅伤肝,则导致月经先后不定期,甚者逆经,崩漏。先生同样重视脾肾与妇科疾病的关系。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若脾主运化功能失职,就会出现月经量少。同时,脾主统血,能防止血液溢出脉外,若脾气虚,血失固摄,就会出现月经量多,甚则崩漏。《医门揽要》中记载“月水过多,将成崩症,或已成血崩。方药:山稗子,五钱。”山稗子,别名红稗、水高粱、红米、野高粱。《滇南本草》论及山稗子“专治妇人散经败血之症”。《云南中草药》记载其具有“透表止咳,补中利水”之功。用其补益脾胃,使脾气充足,则离经之血得以固摄。《滇南本草》论“崩症日久,任督二脉亏损,脾气虚而中气下陷,肾气虚而不能纳血……故有漏症之说。”先生治疗漏证时,用到“仙茅三钱为末,全秦归、蛇果草各等分。以二味煎汤,点水酒,将仙茅末送下。”仙茅,性辛热,归肾经,有温肾壮阳,祛寒除湿之功。全秦归即为全当归,补血活血之效佳,先生“取蛇果草之就下以涩血”,标本同治,使崩漏得止。
1.2带下病
《医门揽要》论述治疗带下病大致可分为白带与赤带两种。兰茂认为女子白带多为脾肾不足带脉失约所致,在治疗白带时运用补益脾肾的药物,注重标本同治。在《医门揽要》中治疗妇人白带,方药为兰茂先生自拟方白药汤,即:白药子、艾叶、香附、伏龙肝、棉花子、芡实、白果。《滇南本草》中论及白药子功效为“补中益气,敛肺气,兴阳道,治阳痿。并治妇人白带。”白药子、伏龙肝、芡实配伍,能温补中焦脾胃,益肾固精;香附来疏调气机,使得补而不滞;艾叶、棉花子,具有温经散寒温肾之功;白果用于治标,收涩止带。赤带多因肝郁脾虚,湿热所致。先生治疗以清肝扶脾,清泄湿热为主。“妇人赤带,或红白相兼,或下阴作痒,小便急胀。方药:兰花草、红牛膝、地肤子。”兰花草即为鸭跖草,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利尿;红牛膝即为土牛膝,入肝经,具有利尿通淋,引火下行之功;地肤子,苦寒,归膀胱经,能清热利水,止痒。三味药配伍,用治肝郁湿热带下。
先生善用单味来专治带下,例如单用大剂量的萹蓄,清利膀胱,渗泻湿热来治疗“妇人气郁,胃中湿热,或白带之症。”同时先生注重食疗,其治疗带下的食疗方有“枸杞尖作菜,同鸡蛋炒食”。将“芹菜,螺蛳蛋。煮食。”治疗妇人白带,头晕、耳鸣、腰痛、恶寒怕冷。治疗产后白带时,将兰花参和嫩母鸡炖烂服。兰花参《滇南本草》记载“补虚损,止自汗盗汗,除虚热。……止妇人白带。”《中药大辞典》中论及嫩母鸡“主治功能:温中,益气,补精,添髓。”中医认为药食同源,用食疗的方法来治疗带下病的方法,值得现代学者学习和借鉴。
1.3产后病
兰茂先生认为产后病气血亏虚证和瘀证居多。由于生产时需要气的推动,分娩时间长达十余小时,气血损耗过多。从而导致气不摄血,产后恶露不绝,出血又致气随血脱,进入气血虚损的恶性循环。产后恶露即为离经之血,若恶露不去,停而成瘀,则新血妄行,行于脉外而成瘀。正如唐容川的观点“凡离经之血与荣养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瘀不去,则血不止,旧血不去,新血不生。”兰茂先生在《医门揽要》中治疗产后下血不止证,用“三七为末,米汤下。”三七活血止血,使瘀血去而新血生,而米汤可调补中焦,以助气血化生。
1.4乳病
《医门揽要》中记载的乳病,病因大多为产后“妇人乳结不通,或小儿吹乳,或自身压着。”方药用到地草果、川芎、青皮、白芷、花粉、柴胡、金银花、甘草。地草果即为紫花地丁,入肝经,与金银花配伍,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的功效;白芷、天花粉加强消肿排脓之功;柴胡、川芎引药入肝经,并配伍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滞;甘草来调和诸药,使凉药不至损伤脾胃。在乳痈的初期,先生单用一味干梣子来治疗。《滇南本草》“梣子,入厥阴肝经。行厥阴滞塞之气……行阳明乳汁不通。”由此可看出先生治疗乳病,多用疏肝清胃,解毒散结的方法。
1.5不孕症
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就论及“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女子怀孕“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兰茂先生认为冲任二脉尤为重要,冲为血海,任主胞宫,若冲任失调,则会导致月经不调而不孕。且冲任隶属肝肾,肝肾的亏虚,同样也会影响冲任二脉失调而不孕。兰茂先生还提出“内伤冲任,下元虚冷”也会导致久不受胎。其治疗用到“还阳参、乌骨鸡。入参于鸡腹内,水煮熟,去皮油,晒干,其骨用新瓦焙黄色,并肉共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滇南本草》记载,还阳参“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气血衰败……肝肾虚弱,任督二脉损伤,其应如响。”《本草纲目》“乌骨鸡,治下元虚惫。”在治疗不孕症时先生重视调冲任,补肝肾。兰茂先生认为生育是夫妻共同作用的结果,男子精寒与妇人血虚而子宫久冷都会导致不孕不育,提倡夫妻双方共同进行治疗。
2.小结
综上,通过学习《滇南本草》和《医门揽要》中妇科病证用药经验,兰茂先生在诊治疾病时注重四诊合参,立法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先生重视肝脾肾、冲任二脉在妇科常见病治疗中的地位。临床治疗时用到多种云南地方药材,以及各种食疗方法。《滇南本草》和《医门揽要》充分反映了云南民族民间的用药习惯以及兰茂丰富的治疗经验。其理论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妇科领域,作为云南的中医药工作者更应该认真研读、挖掘、总结兰茂先生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使之更好的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