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丹霞 谭艳云 赵扬 程馨缘 王文平
(本论文荣获“第四届兰茂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摘要】总结陆家龙教授治疗30余年慢性咽炎临床经验。陆老认为“内外合燥”是昆明地区慢性咽炎的发病及病症反复之根本,其病机首在胃、次在肺,由于昆明地区居民吸烟及食香燥辛辣炙煿之品可直接损伤脾胃,津液化生和津液输布功能失调,于上不能达咽喉,于下津液不能濡养肠道。因地制宜,“润养”与“通利”并行,咽喉才可得以润养,同时燥邪才有出路。陆老能准备抓住慢性咽炎的本质,在慢性咽炎辨治、组方及及论药等方面都能勘破道理,可切断其反复之根本。
【关键词】昆明地区;慢性咽炎;润养;通利
陆家龙(1942年—),云南省首届荣誉名中医、主任医师,全国中医药师带徒指导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指导专家,滇中著名中医陆巨卿之子,自幼聪颖好学,受熏于庭,涉猎医典。陆老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四十余载,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法古创新,临证谨守病机,因地制宜,以“润养”与“通利”并行治疗慢性咽炎颇得疗效。
慢性咽炎(chronic pharyngitis,CP)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上以咽部干燥,痒痛不适,异物感或刺激性干咳频作为典型特征,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本病易反复发作、症状顽固、治愈困难,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生活、工作质量。本研究通过跟师临证,医案整理,总结云南省名老中医陆家龙教授30余年诊治慢性咽炎的临床经验,具体报告如下。
1、陆老认为“内外合燥”是慢性咽炎发病及病症反复的根本
《血证论·卷六》指出“咽喉为肺之关,胃之门”,陆老针对昆明当地民俗“无辣不欢”,烟民较多及昆明地处云贵高原,终年日照充沛,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小,少雨风干物燥,燥邪发无定时,“西方生燥”等情况,认为“内外合燥”是当地慢性咽炎发病及病症反复的根本,且慢性咽炎在昆明地区四时皆有,非独秋有。其述:“当地之人,燥郁内伏,稍有不甚,外燥乘之,此病多表现为咽痛、咳嗽反复难愈”。“内外合燥”是指内生之燥邪与外感之燥邪“同气相求”合而为病,由于香燥辛辣炙煿之品长期内耗胃津,人们体质从化温燥,热积脾胃,阴液亏耗,故上不能输布津液以润养咽喉,下不能润养大肠。《外科·正宗·咽喉论》指出:“咽为心肺肝肾之门,饮食、声音、吐纳之道,此关系一身,害人最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燥胜则干”,干为涩滞不通之疾。此时,再受外感燥邪拘束而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感受燥邪,最易上受于肺。“咽喉为肺之关”,故内外合燥时,内外交迫,胃肺之燥相互传变迅速,病机向复杂化发展。临证侍诊中,当地慢性咽炎咽痛、干咳反复者,口干咽燥的同时均有大便干结的表现。陆老强调“内外合燥”医者定当慎之,临床上需反复揣摩辨证施治。
2、陆老提出昆明地区慢性咽炎的病机首在胃、次在肺
咽喉乃十二经脉循行和聚汇的要冲,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相联系[1]。故咽喉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中的“聚于胃,关于肺”,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乃水谷之海;肺主气司呼吸,疏布津液。
2.1慢性咽炎首责脾胃
陆老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津液之源,脾胃一升一降,将津液输布全身以濡养全身脏腑经脉,其中足阳明胃经,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2],脾胃化生之气血津液直接煦养咽隘,使其濡润通畅;脾胃的病理变化,直接影响咽喉生理功能。
《素问·阴阳类论》曰:“喉咽干燥,病在脾土”,《诸病源候论》曰:“喉咙者,脾胃万候也”,《重楼玉钥·诸风秘论》曰:“咽主地气属脾土”,《内经》云:“脾不及则令九窍不通”。故,陆老认为昆明地区居民吸烟及食香燥辛辣炙煿之品可直接损伤脾胃,脾胃受损,则津液化生和津液输布功能失调,于上不能达咽喉,以致咽喉失养,表现为咽干、痒、干咳、声音嘶哑;虚火循经上蒸,熏蒸咽喉则可出现咽喉肿痛;于下津液不能濡养肠道,则肠燥津枯,大便干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