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专题 > 第八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五运六气学说在儿科“治未病”中的应用

2022-01-04 17:03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崔洁琼 董博 沈婕 周杨 曹婷 马冬梅 杨航 熊磊

  【摘要】五运六气即运气学说源于《黄帝内经》,是研究天体运动和气候变化对人体及自然界影响的学说,以阴阳、五行、六气、天干、地支等为基础,融合古代天文历法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反应了气候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关联性,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对预测可能发生的时令疾病,指导临床选方用药,选择合适的养生保健措施,均具有实际意义。通过五运六气推演分析探讨儿科疾病发病规律,根据气候变化之盛衰,预测儿科疾病流行趋势,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以先天视角介入未病的预防时机,真正实现未病先知、未病先防。但不可过分拘泥运气推演,应根据疾病具体临床表现三因制宜,突出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特色优势。

  【关键词】运气学说;天人合一;儿科;治未病

  一、运气学说的学术内涵

  五运六气即运气学说,以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十天干十二地支为工具,来推演天地阴阳气运周而复始的转变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大运,表达了不同时段中五类气息的变化状态和性质。六气是指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种阴阳离合的变化状态。六气产生于阴阳变化,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可体现在自然气候的变化、人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以及自然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立足于“天地气化”“人体气化”及“天人气化”,六气首先阐明了天地阴阳之气的运动变化生成万物的过程和规律,《易传·系辞》谓“天地氨氯,万物化醇”;并揭示“自然—气候—物候—病候”之间的关系,探讨疾病的发病、预防、诊断与治疗。五运六气理论在汲取了古代天文气象学知识后才逐渐形成,主要继承了《周易》的阴阳五行八卦思维与古代天文学的概念尤其是北极星,北斗七星,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和《周髀算经》的七衡六间图等。《黄帝内经· 素问》中的“运气七篇”即“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气交变大论”“至真要大论”七篇大论,从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运气理论的自然观、生命观、疾病观以及治疗观,是五运六气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在实践上集中地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五运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把自然万物纳入阴阳五行系统,使事物之间具有相同的五行属性或因生克关系而互相联系,构建了人与自然“合一”的恒动整体;而“亢害承制”表明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着生化和制约的现象,从而保证各个事物之间、事物自身和谐稳定的状态,反之,若亢害承制失衡,自然气候常变剧烈,影响人体则“生化大病”。六气相承制约,是自然气化正常进行和万物生化不息的重要保证[1]。“亢害承制”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体的自稳调节机制,有助于对人体的生理、疾病现象本质的把握,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运气学说“对内和谐,对外适应”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观和疾病观,通过调控人体的“开阖枢”使人体气的“升降出入”与天地之气契合,从而实现内外环境动态和谐地统一。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体会,使五运六气内容得以丰富。东汉张仲景以三阳三阴六气立论著《伤寒杂病论》;刘河间因“易教体乎五行八卦……医家本乎五运六气”创立了寒凉学派;朱震亨以“疾病之生,不胜其众,要其所属,不出乎五运六气而已”创养阴学派。其重视先天运气理论者,首推儿科医家,如清代谈金章所著《诚书》,主张“精儿科者必明先后天气运之理”,强调“婴孩历后天未深,去先天不远,则气运之说不可不讲也。”运气学说指导下的儿科疾病预测主要通过五运、六气及主客气变迁等推演,分析应时之气、非时之气对人体脏腑影响,以预知发病规律,形成有关流行疾病的发病时间。

  二、五运六气推算方法概况

  五运六气包括五个方面:主运、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古代医家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化五运,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冲化六气,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化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当年气象变化大致规律及人体患病的基本趋向。依据二十四节气之顺序,五运与六气按照一定的时间界定从大寒日起划分每一阶段。主运是太阳系天体变动,表示灾害性气候,主气是以太阳周期运动产生的四季变化,依据每年气候常规,每一气的主气守常不变[2]。六气由每年的大寒节始至次年小寒节终,每个主气主管四个节气。每一主气由客气相佐,以“司天”和“在泉”表述。司天、在泉互为表里标本,按三阴三阳划分,是宇宙气运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司天之气主上半年,在泉之气重下半年,多数情况下客气的状态是当季的气候特点的反映。

  三、五运六气与儿童禀赋体质

  由于小儿“历后天未深,去先天不远”,其病证表现更为显著、纯粹,另儿科为哑科,要求临证时四诊合参,重视小儿脏腑特征与病证之间的关系,对孕育或出生时间的五运六气特征也应适当掌握。胎孕禀赋是决定机体后天体质及发病倾向的关键因素,而体质差异从本质上是由自然及脏腑不同倾向性的气化方式所产生的[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生于气交之中,故天地之气对人体时时产生影响,顺则治,逆则害;人生所禀与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受天地五运六气规律影响的道理相似,在人体胎儿孕育过程中及初生之时,同样会受到天地五运六气的影响,形成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此倾向与后天生命过程中的五运六气规律构成特定的关系结构时(如相生或相克关系),即产生更为和缓或强烈的机体反应。

  体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地理环境、五运六气。运气体质观是以患者出生时的日期为依据,进行农历的干支换算,依据运气学的基本内容而判断,确定其体质特征,太过不及,对应相应脏腑强弱[3]。胎孕时期及出生时的运气气化特点基本决定了人体未来发病的弱势脏腑器官所在,自然界万物的胎孕长养都受五运六气对应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3]。如辛年出生者,水运不及,肾水不足,容易导致肾、膀胱病症。壬年出生者,木运太过,厥阴肝木之气有余,好发脾、肺病症。丁年出生者,木运不足,厥阴肝木之气不足,好发肝、胆病症[4]。根据五运六气可预知功能偏弱脏腑,并通过调治加强其功能,削弱相应的所胜之脏气,恢复脏腑相对平衡的生理状态[5]。在水运不及之年(辛年)胎孕发育的婴儿,由于水运不及,寒伤肾、湿伤脾、肾水不及。因此该婴儿出生后,应注意温脾祛湿、培补肾元。饮食则多以五色“黄、黑”食物为宜,如黑豆、芡实、莲藕、小米、山药、枸杞等。此外,还可运用针灸疗法,选关元穴、足三里、太溪、照海等补脾益肾,余年以此类推。

  四、辛丑年运气推演及儿科疾病预防

  二零二一年为辛丑年,天干为辛金,丙辛合化为水,大运为水运不及,总体气候特点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寒水之气肃杀萧条,湿土之气黏滞迟缓,故辛丑年主要致病之邪为寒和湿,整体气候特点为潮湿、重浊、黏滞等。

  由于二零二零庚子年“肝木受克”,加之今年水运不及,影响肝木之生发,故防治未病重点应在“水土木”的关系上。此外由于湿土致中焦脾胃“斡旋”失职而使水火不能相济,水运不及、火降不利,故也需考虑“水火”关系。由于该年岁运属水、司天之气五行属性为土,运气相合则是土克水,形成“气克运”,构成了少见的“天刑”之年。由于水运不及之年,在泉之气是太阳寒水,二者同属而化合,所经又形成“同岁会”之年。全年尤其是上半年会表现出气候变化剧烈,因异常气候变化引发的疾病和地质性灾害也较往年增多,下半年属于寒水运气同化,寒气独盛,气温偏低。

  辛丑年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至,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搏,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2021年1月20日至2021年3月20日,五运六气从庚子年终之气转到辛丑年初之气,寒气渐退,春回大地,万物欣欣向荣。但太阴湿土司天,主气、客气均为厥阴风木,风木之气当道,风湿相博,小儿易出现风寒感冒、湿疹多发、寒湿为困之疾,故初之气防湿寒。针对太阴湿土司天,适宜吃黄色的谷物以补土健脾。针对客气厥阴风木,可以辛味之物散以补,以酸味之物收以泻,以甘味来缓急,注意清肝火、滋肾阴,同时可按揉太冲、涌泉穴。

  辛丑年二之气,主客气均为少阴君火。《六元正纪大论篇》中有明确记载:“二之气……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2021年3月20日至2021年5月21日,二之气防湿热,防范疫情不松懈。此阶段气温回暖,降水增多,湿热相搏,易发生流行温疫,小儿要警惕手口足和疱疹性咽峡炎,注意急性、热性等传染性疫病的发生及防护。

  辛丑年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2021年5月21日至2021年7月21日,此阶段土湿之气偏胜,气候潮湿,雨水天气经常出现。儿童脾胃疾病加重,成人风湿性疾病加重。小儿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呕吐、少饮、腹痛便溏、头身困重等症状。

  辛丑年四之气,2021年7月22日至2021年9月23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阳相火,天气寒热交替,湿热薰蒸。《黄帝内经》:“四之气……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天气燥热,易出现中暑、便血、流鼻血、胸腹胀满烦热、痢疾症状,小儿可出现便秘、性怪、入睡难等症状。

  辛丑年五之气,主客气为阳明燥金,金气为要。2021年9月23日至2021年11月22日:“太阴司天之政,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此时天气突然转凉,气温骤降,寒流来袭,本气金运水运金气,湿气较往年干得快,金气盛行燥化,同时受太阳寒水在泉影响,以冷燥为主,易导致外感病暴发流行,小儿易出现咳嗽、肝火旺、干性湿疹、高热、头痛、乏力等症状。

  辛丑年终之气,主客气为太阳寒水。2021年11月22日至2022年1月20日,“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此岁冬天异常寒冷,南方多雨及霜冻,阳光不足。此阶段应做好疫情反复或变异传播的防护问题,小儿肺常不足,形体未充,脏腑娇嫩,卫外功能不足,易感受时邪而患时行感冒,出现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该时期应当注意保暖,出门佩戴口罩。

  综上所述,五运六气理论的现代研究较多集中在运气推演模式的科学基础上,从气候变化之盛衰对临床发病规律、疾病流行进行预测等。笔者认为,运气学说的基本学术观点、理念、诊治和预防疾病的原则在临床实践中亦不容忽视,太过体质遇太过之大运,不及体质遇不及之大运,需倍加调养,提前预防,即上工治未病也。《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临证中,以五运六气之“先机”,结合小儿禀赋体质及发病时相,治在未病之先、发病之初,以达未病先防之期。此外,需综合考虑多重因素,重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参考文献:

  [1]魏景景,张立平,赵凯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郁”治则探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09):1192-1193.

  [2]刘宁,张海涛,赵进喜,等.整体观念,重视天人相应;着眼个体,倡导三因制宜[J].环球中医药,2020,13(04):652-655.

  [3]曹昭,张璐,陈有源,等.五运六气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244-245.

  [4]杨威,王国为,冯茗渲.五运六气治则治法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08):1037-1039.

  [5]吴贞.浅谈“五运六气理论”对中医“治未病”的指导[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