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专题 > 第八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管氏益脑十六穴的临床应用

2021-12-30 09:48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彭万芝1  王艳梅2,3 刘艳昭3,4张琳3,5 何文浩3 

  (1.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中医医院,677704:2.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650011;3. 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昆明 650011;4.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中医医院,6715004;5.云南省澄江市中医院,652500)

  通讯作者:王艳梅2,3,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650011,E-mail:544084035@qq.com

  摘要:管氏集合穴之管氏益脑十六穴。管遵惠教授根据中医经络体系理论与现代医学大脑皮层定位系统运用的结合,总结了“管氏益脑十六穴”,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法取穴“囟门前三针”“枕骨后三针”“头颞左三针”“头颞右三针”“巅顶四神针”,随症配穴,临床疗效显著,促使患者全面康复。管氏益脑十六穴临床应用广泛,对面部麻木,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面肌痉挛,耳鸣,耳聋,颞合关节紊乱综合征等头、面部诸疾;小儿脑瘫,大脑发育不全,智能低下及老年性脑改变等脑部疾患疗效满意。

  关键词:管氏益脑十六穴;管氏集合穴;临床应用

  管氏益脑十六穴[1]是管氏集合穴[2]之一。我于2021年03月09日到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进修学习,现根据管遵惠老师及其弟子王艳梅老师的讲授,结合王艳梅老师临床运用体会,整理如下:

  一、管氏益脑十六穴的组成

  囟门前三针、枕骨后三针、头颞左三针、头颞右三针、巅顶四神针。

  二、管氏益脑十六穴的定位

  1、体表定位

  囟门前三针:前发际上1寸,水平旁开1.5寸,计三穴。

  枕骨后三针:后发际上2寸,脑户穴下0.5寸,水平旁开1.5寸,计三穴。

  头颞左三针:头左侧,角孙上2寸,水平旁开1.5寸,计三穴。

  头颞右三针:头右侧,角孙上2寸,水平旁开1.5寸,计三穴。

  巅顶四神针: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计四穴。

  2、取穴方法

  患者迎面正坐,两手自然下垂,于前额部取囟门前三针;患者左侧面端坐,两手自然下垂,于头左侧颞部取头颞左三针;患者背面端坐,两手自然下垂,于后枕部取枕骨后三针;患者右侧面端坐,两手自然下垂,于头右侧颞部取头颞右三针;患者迎面正坐,两手自然下垂,头略低向医者,于巅顶部取巅顶四神针。图示如下

  图1 管氏益脑十六穴示意图

  注:本图引自《管氏特殊针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3]。

  三、管氏益脑十六穴的针刺方法

  1、针刺手法:固定体位后,嘱患者勿移动,常规消毒针刺部位及刺手,选28号或30号1寸毫针,针与头皮呈15°角沿皮刺入达帽状腱膜层[4],(囟门前三针、枕骨后三针、头颞左三针、头颞右三针)向下平刺0.5~0.8寸,巅定四神针向百会方向平刺0.5~0.8寸。结合患者的舌象、脉象,辩证其虚实,行补泻手法。管氏益脑十六穴针刺补泻手法: ①泻法:快速捻转6次,留针20分钟;②补法:快速捻转9次,留针20分钟[5]。体内无金属等支架者及无电针禁忌者亦可在留针期间用电针仪加电刺激,一般选用低频连续波,频率以200-300 次/分较宜。

  2、针刺注意事项:①由于头针的刺激强度较大,应注意防止晕针。治疗时应适当掌握刺激量,取坐位针刺时,更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表情。②中风患者,如因脑出血引起,在急性期有昏迷、发热、血压过高等,暂不用头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开始治疗。对急性炎症、高热及心力衰竭的患者,一般慎用头针治疗。③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起针时可用干棉球压按针孔片刻,如出血及皮下血肿出现时,可轻轻揉按,促使其消散[6]。

  四、管氏益脑十六穴的临床应用

  管氏益脑十六穴主治面部麻木,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面肌痉挛,耳鸣,耳聋,颞合关节紊乱综合征等头、面部诸疾;小儿脑瘫,大脑发育不全,智能低下及老年性脑改变等脑部疾患。

  病例:王某,男,63岁。2021 年 4 月 27日初诊。3 年前,患有左侧面肌痉挛病史。1天前起床后感左侧面部麻木,胀闷不适,经自行按摩后,症状无缓解,渐感张口稍困难。查体:血压132/80mmHg,心率86次/分,左侧面部稍肿胀,伸舌稍向右侧。舌红,苔白腻,脉弦滑。辅助检查:2021 年 4 月 27日某医院颅脑、颈椎磁共振检查报告单印象:1、脑内多发缺血性病灶。2、考虑左额叶深部陈旧性脑软化灶。3、老年性脑改变。4、颈椎轻度退变,颈3-7椎间盘后正中型突出。患者因劳累伤及筋脉,筋脉失养,日久风气内动;筋久伤,局部经络气血失和,经气凝结,气滞痰凝;辩证为风痰阻络所致。中医诊断:麻木(风痰阻络证)。西医诊断:面部麻木。针灸治疗:采取管氏益脑十六穴治疗。取穴:主穴以管氏益脑十六穴为主,配合双侧合谷穴。进针后,针用泻法,患者顿感麻木症状较前好转,张口活动较前顺畅。留针30 分钟。取针后,患者诉面部麻木较前好转。继续行针刺治疗三次,患者诉面部麻木基本消失,伸舌居中,随访一月未见复发。

  五、结语

  管氏益脑十六穴与头皮针国际标准线中的额中线(在额部正中发际处,属督脉。自神庭穴沿经向下1寸处)、额旁1线(在额中线外侧,直对内眦角,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眉冲穴沿经向下1寸处)、顶中线(在顶部正中线,属督脉。自百会穴达前顶穴)、颞后线(在预部耳上方,耳尖直上方,自率谷穴曲鬓穴。属足少阳胆经)、枕上正中线(在枕部,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自强间穴达脑户穴。属督脉)、枕上旁线(在枕上正中线平行向外0.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7]等穴的位置略相近似;但针灸方法、临床应用则不同。管氏益脑十六穴适应证广,疗效可靠,尤其对头、面部诸疾甚佳。但在临床运用时,尚需注意掌握针刺的角度、深度,针刺切勿过深。

  参考文献

  [1] 管遵惠.管氏针灸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6-67

  [2] 管遵惠.管氏针灸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5

  [3] 管遵惠,管傲然,管薇薇.管氏特殊针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4

  [4] 黄开云,管傲然,管薇薇.管遵惠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9-40

  [5] 王艳梅,管傲然,管薇薇,等.管氏针灸学术流派名老中医管遵惠辨治小儿脑瘫经验总结.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0):4836-4839

  [6] 杨甲三.针灸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530-531

  [7] 杨甲三.针灸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53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