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专题 > 第十一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兰茂治疗瘰疬的治法及方药研究

2024-12-03 10:59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李素娴  朱潇旭

云南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兰茂认为瘰疬是由于忿怒气逆,忧思抑郁所致,与肝脾肺肾四个脏腑有关。治疗上初起宜内消之,以养肝滋阴舒郁为主,选用内消丸、柴胡通经汤,加味逍遥汤等加减治疗;如经久不愈,外治不明者,宜用托里之法,脓未成者使脓早成,脓以成者使新肉早生。本文旨在探讨兰茂对瘰疬的治疗方法和方药运用,以期为现代治疗瘰疬提供参考。

  关键词:兰茂;滇南本草;医门揽要;瘰疬

  兰茂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其代表性著作有《医门揽要》和《滇南本草》。《医门揽要》分为上下卷,上卷详细阐述相应脉所见证的治法方药,以论述脉诊为主;下卷以证治为主,进而阐述其病证的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奠定了云南地区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础[1]。《滇南本草》一书着重论述药理。兰茂对云南独特地理环境因素所致疾病进行辨证分析、对云南独有的道地中药资源灵活运用,形成了现代云南极具代表性的医学流派“兰茂医学”[2]。

  瘰疬之名始见于《灵枢·寒热篇》,又名鼠瘘、老鼠疮,疠子颈等。瘰疬多发于颈项、腋和胯之间。症见初起结块如豆,小者为疬,大者为瘰,无痛无热,数目不等,之后渐增大串生,久则微觉疼痛,或结块相互粘连;推之不移,若溃破后脓汁稀薄,其夹有豆腐渣样物质,此愈彼起,久不收口,可形成瘘道或瘘管。兰茂还提出了横担这一说法,认为横担是瘰疬的一种,并详细阐述了横担的治法和方药。

  1瘰疬的病因病机

  瘰疬致病因素主要有“郁”“毒”“痰”“瘀”“虚”[3]。外感六淫者外邪侵袭,尤其是风热、热毒等邪毒,可客于经络,气血凝滞,结于颈项而成瘰疬;情志内伤者长期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炼液为痰,痰火结聚颈项而发病;饮食不节者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损伤脾胃,运化失常,内生痰湿,与邪热相结,发为瘰疬。与肝、肺、脾、肾四个脏腑密切相关。

  1.1肝郁气滞型

  《医门揽要》中记载“气郁则筋病,肝主筋,肝经血燥有火,则筋急而生瘰”。气滞痰凝证:由肝气郁而不舒,气机不畅,津液不行,久则成痰,痰结于颈项生成瘰疬;痰火郁结证:肝气郁结,气机失于疏泄,日久郁而化火,煎熬津液,灼为痰火,结于颈项脉络,则遂成瘰疬。

  1.2阴虚火旺型

  忧思伤肾,肾为肝之母,水不生木,肝肾虚弱往往会导致阴虚火旺,容易炼液为痰成瘰疬。兰茂在《医门揽要》中提出:瘰疬病源虽由于肝,实则根于肾,肾为肝之母,肾水不能生肝木则肝火燥而痉挛。

  1.3气血两虚型

  肺气虚,肺气失宣,聚而成痰,或痨病日久,气血亏虚,肺阴久耗,内生虚火炼成痰,结聚为瘰疬。《医门揽要》记载:久之则日益盛,或头项强疼、或午后微热,或夜间口干,饮食少思或四肢倦怠。或坚而不溃或溃而不合。皆由气血不足,往往变为劳瘵”;脾气虚气血乏源,肝郁乘脾,脾运化失司,不能将水谷运化成津液聚而成痰,结聚为瘰疬。

  2瘰疬的脉诊分析

  兰茂在《医门揽要》脉诊中提出,诊脉要以气血强弱、性格急缓、性别不同、身材高矮胖瘦等不同而诊之,这是兰茂诊断学的一大特色。兰茂认为脉主要分为浮、沉、迟,数四大脉,并将左右手寸关尺脉一分为六,再以五脏各部脉浮沉迟数一分为四,总共分成24个大类。阐述所见脉的脉象、脉理、主病,并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方药。兰茂认为,瘰疬的脉诊部位为左关肝脉,脉形浮洪,病因为肝气上冲而肝火动也。治疗方药为逍遥汤加紫背天葵、夏枯草。《医门揽要》中记载浮脉诸病皆责之于肾。盖水为万物之母,若水亏则不能制火,故其脉浮。

  3常用治法

  3.1内消治法

  兰茂认为瘰疬治宜养肝滋阴疏郁为主,初起宜用内消之法,切勿用针刀敷使疮口溃烂的药物。主张“切勿徒事克伐,以损真元。”常用方药如下。

  3.1.1柴胡通经汤

  治疗肝郁气滞型瘰疬,使气机舒畅,达到消肿散核的作用。该方通过梳理肝气、活血通经、清热散结来治疗瘰疬。以柴胡为君药,具有疏肝解郁之效,可调达肝气使气机通畅。配伍具有活血化瘀的红花、当归梢促进经络气血运行,达到通经的目的。肝郁化火,炼液成痰,配伍黄连清热解毒。

  3.1.2加味逍遥汤加夏枯草、紫背天葵草

  肝郁乘脾,脾虚血弱,脾失健运,无法运化水湿,水湿聚而成痰,痰凝聚于颈项而成瘰疬。加味逍遥汤疏肝清热,健脾养血。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为君药。柴胡截肝阴,配伍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兰茂在原方的基础上巧妙的加上了两味药:夏枯草入肝经,性寒治肝热,又味辛可行肝郁,开肝郁。紫背天葵味苦、辛、性寒散诸疮肿毒,攻痈、疽,排脓,定痛,大大增加了方剂的疗效。

  3.1.3内消丸

  内消丸能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用于治疗由于痰凝、气滞、血瘀导致的瘰疬。多用清热解毒散结、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窟散结、咸寒软坚散结之类药物[4]。软坚散结可使瘰疬硬结软化,促进肿块消散,减少结节的大小和数量;清热解毒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热毒之邪,减轻瘰疬局部的炎症反应,缓解红肿、疼痛等症状。活血通络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通,防止瘰疬处气血瘀滞,利于病灶的恢复。主要用于治疗瘰疬初起或病程较短者,表现为颈部、腋下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皮色不变,按之坚实,可活动,或伴有轻微疼痛。也可用于瘰疬病程中肿块未化脓破溃的阶段,以控制病情发展,促进肿块消退。以夏枯草、玄参、连翘、天花粉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品为君药,针对瘰疬痰核的热毒、痰结之病机。昆布、海藻增强软坚散结之力,为臣药兼疏肝行气,使气机通。薄荷疏散风热,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助化痰散结;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经消肿,以助药力通达病所;当归、地黄养血活血,使攻邪而不伤正;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熟大黄、玄明粉泻下攻积、清热泻逐瘀通经,可使热毒从下而走,共为火、佐药。诸药合用,共奏软坚散结、清热化痰、解毒消肿之效,以治瘰疬痰核或肿或痛之症

  3.1.4蜈蚣败毒散

  蜈蚣散主要治疗因风毒、热毒等引起的瘰疬。方中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之邪;蜈蚣等药物具有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瘰疬引起的疼痛症状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蜈蚣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作用,在方中为君药,主要发挥攻毒散结、通络消肿之效,对于瘰疬等邪毒结聚之证有较强的针对性作用。其攻毒散结功效与其他药物配合,共同消散瘰疬结块,促进局部肿胀的消退。

  3.1.5玉烛散

  主治妇女闭经颈部有结核者,有养血清热,通经止痛,调和气血的作用。闭经后,经血不行,易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脉络壅塞,一方面可使冲任失调,影响脏腑功能;另一方面气血瘀滞日久可化热,热灼津液成痰。气血不能正常濡养肌肤、经络,使局部正气不足,易受外邪侵袭,与内生之痰热相互搏结,结于颈部而成瘰疬。闭经的病机分为虚实两方面,实证主要为寒凝血瘀痰湿,壅滞经脉不畅;虚证多为精亏血少,冲任气血不足,经血乏源[5]。情志不舒则肝郁气滞。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可致血行瘀滞,津液输布失常,聚而成痰。肝经循行于颈部,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循经结于颈部,发为瘰疬。玉烛散以四物汤养血活血调经,对于。以大黄、芒硝泻下通腑,使体内淤热下行,具有清热泻下之功。以甘草调和诸药,有养血清热、行气通经之效,对妇女闭经导致的瘰疬有很好的疗效。

  3.2横担治法

  《滇南本草》中认为横担即横痃,主要指各种病的腹股淋巴结肿大,初起形如杏核,渐大如鹅卵坚硬木痛,红肿灼热,或微热不红。溃后流脓液,不易收口,称为“鱼口”。“横担,系因气郁、湿热、痰滞,突起于跨缝”。故横担属于瘰疬病范围的一种表现形式。《医门揽要》中记载:横担生于两膀之间,形如瘰疬而长于疬。“若肝经郁结毒气冲于下则为横担,治疗用宜开郁滋水之法,选用加味逍遥汤加升麻、夏枯草;十全大补汤加夏枯草;金匮肾气汤加夏枯草。不可使其溃破。横担导致的小便不通,内治法常用梅花点舌丹,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外治法常用东西将瘰疬紧紧固定,用针刺其数下,之后用醋研磨麝香外敷。横担毒感在阴囊径起,内治法常先以仙方活命饮解其毒,之后服用加味逍遥汤加升麻提之。外治法常先用覆盆子根熬水洗,后用观音膏加牛皮胶熬成膏药贴敷。横担类似痒子者,是用白莲花叶,常煎以为茶饮,多用为妙。于每日用地丁一两五钱,金银花一两,秦归五钱,连翘一两,甘草三钱。水酒煎,一剂可用二日,总以核散为止。忌鱼、羊、蛋、蒜发风动气之物。

  3.3外治法

  外治和内治一样,需随症加减。按照瘰疬肿核、寒性脓肿和溃破难愈的发展过程,瘰疬外治法主要有消核消散法、提脓祛腐法和生肌收口法等三大基本原则。此外也有敷贴、灸法、火针火烧、点疬法等外治法的记载[6]。兰茂认为瘰疬如果经久不愈,外治不明者,宜用托里之法,脓未成者使脓早成,脓以成者使新肉早生。未破时用海螵蛸、白胶香、降香。各等份,为末,搽患处,以湿纸掩之,一夕而退。已破时用蛇蜕七分半、蜜蜂十二个、蜈蚣两条。以麻油四两,将前药入油内,以文武火熬制,八光粉二两,桑枝七条急搅,候冷出火气,七日方可用纸摊贴;还可用夏枯草熬膏去籽,取汁贴之;《医门揽要》还记载了海藏方即生山药、蓖麻子,研磨均匀敷贴于患处。

  4常用药物

  《滇南本草》是记载云南地区药物的重要古籍,本书中共记载药物506味,用药种类多种多样,可分为动物类、植物药、菌苔类、蔬菜水果类、谷物类和花卉类等[7]。笔者以方药主治、功效中含有“瘰疬、解郁、清热、解毒、化痰、散结、通经”等为检索词进行检索,主治、功效中明确记载治疗瘰疬的药物有8味,四气中以寒、温为主,五味中以苦、辛味居多。见表1。

  5诊治特点

  5.1重视肺肝脾肾四脏,从痰淤论治

  兰茂认为瘰疬是由于愤怒气逆,忧思抑郁所致,病位主要在肝系统,累及脾、肺、肾。兰茂还认为本病与痰瘀有关,肝气郁结、肺肾阴虚、脾失健运等脏腑功能失调皆可导致痰瘀互结形成肿块。因此常采用化痰祛瘀浓煎剂治疗本病[8],不单解郁消结,还善从痰瘀论治。

  5.2用方和用药特点

  兰茂治疗瘰疬内治法和外治法的的用方、用药,都紧扣瘰疬的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辨证论治。兰茂论治瘰疬从气、血、痰三个因素进行,认为瘰疬为肝病,由肝气郁而不舒,气机不畅,津液不行,久则成痰;亦有肾水不足,肝郁化热,火动灼伤津血,而血燥不行成瘀,故由气郁、血瘀、痰结而成瘰疬[9]。治疗使用具有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理气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功效的方药。

  5.3药食两用

  《滇南本草》中记载了大量的蔬菜、动物类、水果、水产类、菌类和谷类等既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的动植物,如山药、蜂蜜、旱螺等均为药食同源的药物,充分体现兰茂“药食同源”的学术思想[7]。

  6小结

  历代医家对瘰疬都有研究,兰茂也有对瘰疬的相关论述,但尚未发现研究兰茂辨治瘰疬的相关文献。笔者在学习《医门揽要》、《滇南本草》后,梳理兰茂对瘰疬的治疗方法和方药运用,发现兰茂将瘰疬的病因归于气郁、血瘀、痰结,五脏中重视肝、肺、脾、肾,对瘰疬的治疗方法及方药运用具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兰茂重视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内治、外治及饮食调理等。其方药运用独具特色,善用云南当地草药,注重配伍和炮制,能起到为现代治疗瘰疬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覃丝,李铭,王伟,等.兰茂《医门擥要》治法与方药特点的初步探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05):12-13.DOI:10.16254/j.cnki.53-1120/r.2017.05.006.

  [2]郑进,罗艳秋,熊金富.兰茂医学与云南中医学[C]//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云南省针灸学会,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首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暨云南省中医药界2014'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云南省中医管理局;,2014:4.

  [3]赵有利.瘰疬从痰瘀论治理论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07):1017-1020.DOI:10.13935/j.cnki.sjzx.160735.

  [4]刘定安,唐安琪,张世明,等.内消丸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06):464-465.

  [5]姜德友,王金贺,冯晓玲.闭经源流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06):11-14.

  [6]靳汝辉,钮晓红,黄子慧.中医外治瘰疬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探析[J].中医外治杂志,2019,28(02):67-69.

  [7]张光云,童英,段小花,等.《滇南本草》研究概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03):56-59.

  [8]王昕月,史话跃,徐征.瘰疬从肝论治[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06):847-849.DOI:10.13429/j.cnki.cjcr.2019.06.033.

  [9]陈少枪.兰茂论治痰证特色的初步研究[D].云南中医药大学,2020.DOI:10.27460/d.cnki.gyzyc.2020.000221.

  作者简介:李素娴(2000-),女,云南中医药大学2024级民族医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朱潇旭(1992),女,医学博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