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昆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过的患者都说,那个科室有位“看一看,病就好一半”的医生。患者口中的医生,便是这所中医医院的院长——李雷。
初见李雷院长,就自然地联想到一种植物——莲。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医者的仁心透过他沉静的双眼闪现,医者的智慧亦通过他沉稳的谈吐流露。他的身上有经过几十载诊疗岁月沉淀的智慧通透,也散发着数十年在药香中浸泡出的沉静儒雅。
访谈进行了大半,李雷院长讲述的大多是他对患者的关切,对医院发展的愿景,对中医文化的思考。作为一位中医,他的心思都放在对中医事业的传承上。
李雷 | 主任医师,教授, 硕士学历,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云南省名中医,昆明市名中医,担任昆明市中医院院长,昆明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中西结合结合学会副会长等,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南开大学。为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骨科学术带头人,昆明市创新团队领军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委联系专家。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昆明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首届百名“郭春园式的好医生”、首届“全国优秀中医院院长”等多项荣誉称号。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10项,获科技进步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3部,参编10余部。
李雷大学上的是云南中医学院,在接受教育以及毕业实践的过程中,他对骨科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开玩笑说:“我脑海中有一个概念,骨科大夫是让人躺着进来走着出去的职业。”
这令人莞尔,同时,也可以从这份幽默当中读到李雷院长执着的梦想和崇高的理想:让青春在治病救人中燃烧,让理想在骨伤沃土里成长。
心怀这样的理想,李雷自然而然选择了骨伤科专业。他们这一代医学人才,工作后几乎都要经历相同的程序:分配到医疗机构,然后在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公社级卫生院历练。
李雷毕业后分配到昆明市中医医院,经过三年的轮转,再次返回到昆明市中医医院,从事他深爱的骨伤科专业,做一名骨科大夫。岁月悠然,花谢花开。因为工作能力增强,李雷渐渐从骨科大夫,升为骨科主任,然后是副院长。工作从专业的、技术的角色,转换为具有专业背景的管理者。
角色的转换,让李雷对自身业务技能的提升有了更高要求。他报考了南开大学和澳大利亚的弗林德斯大学合办的医院管理硕士班,进行了两年多的学习。
这段经历,“对我的整个知识构架,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帮助很大。”李雷说,“工作了10 多年以后,才重新接触了一种新的教育体系,特别是以管理学为主的一个学术教育,从观念上、行为上、思维模式上,从医院的整体规划、整体管理的角度,对我的提升都很大,反过来说,对业务工作的指导,特别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改变,也非常大。”
李雷坦言,过去思考问题,是从一个医疗技术和医疗行为的“点”上看,学习之后,变成了从一个“面”来看。“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等多方面结合的这种思维模式的建立,也是在南开大学的这个硕士班的学习中提升和获得的。”
怀着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理想,带着传承中医文化的天然使命。
2006年,李雷任昆明市中医医院院长。这一年,恰好是这所中医医院成立50周年。像是一种命定的际遇,半个世纪攸忽而过,医院经过三代人的薪火相传,积淀了坚实的医疗、学术基础,也在百姓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这里,中医文化有了一方发展的沃土。
担任院长以后,李雷连续两个5年,为医院制定了发展“组合拳”。2007年,这个“12345组合拳”为一个中心是加快医院的建设发展;两个理念是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维护群众利益,以及对职工负责,建和谐医院;三个重点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新院建设;四个建设是特色、科研、社区和服务;五个战略即特色立院、专科强院、创新兴院、开放活院、环境优院。
转眼10年过去,李雷院长带着昆明市中医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用李雷的话说:“基于三代中医院人奠定的基础,时逢社会发展的良好时机,全院职工共同的艰苦奋斗。这10 年,医院是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不管是从硬件还是软件,医院规模还是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还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如今,昆明市中医医院拥有了东风东路院区、关上院区、呈贡新区医院三个执业点,医院的建筑面积从2.5万平方米,发展到16.9万平方米,体量增加了7倍;固定资产增加4倍,设备总值增加了6倍,业务收入增加了6倍,职工的收入提升了5倍,业务指标呈4倍增长,部分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国家级别项目及奖项等实现了零的突破。整个医院的面貌和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
1956年,昆明市中医医院的前身——昆明市卫生局第四门诊部成立的时候,建筑面积仅有4650平方,十几间平房,六七个科室。
今非昔比。
理想的种子萌芽了。
有些成绩像莲的花,立于水面,美丽傲人。但李雷院长更重视的,是深埋于泥中的藕——那就是医院文化的建设。他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文化的医院是可悲的”“拥有不良文化的医院是可怕的”。
2009年,医院将之定为文化建设年。得力于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昆明市中医医院和北京灵顿品牌形象设计中心合作,对医院的整个文化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完善和创建,形成了属于医院自己的文化理念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并将这种文化落实和融汇在日常工作和行为中,使之成为医院发展的内动力。
昆明市中医医院的院徽、院旗、文案、名片、信笺文稿的制作等都围绕着医院的院训、使命、核心价值观和服务理念等方面来展开。
院训:究医术之精,谋大医之德;
使命:汇名医精粹,兼中西所长,扬国医名威;
核心价值观:敬畏生命,心怀仁爱;
管理理念:大院为本,大院为局,大爱治家;
服务理念:用心沟通,精心治疗,爱心呵护。
李雷脱口说出这些理念和战略,然后他带着谦逊的微笑解释这些理念背后的深刻内涵“中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完美统一,我们所倡导的医院应该是对患者、对职工充满和谐友爱的医院,期望的医者应该是德艺双馨的仁爱之人,要求的医疗行为应该是用“心”来提供的仁爱服务。在这10年实践中,我们争取把这些理念融入每一个医务人员的具体行为中,成为共同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这些年,医院职工都能够认同,都在践行这个文化理念,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我们医院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李雷院长说:“医院的发展靠人!人才培养是所有医疗机构持之以恒、永远要坚持的发展方向,昆明市中医医院除了坚持全方位的培养人才外,还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市级、院级四个层级的中医师承体系。我们始终既立足于我们本身的人才培养,同时又不断引进人才,发展我们的人才队伍。”医院搭建了促进人才成长的平台,也营造了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氛围。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9名,博士生导师2名,国家级省级指导老师18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业技术有4名……成绩卓然,与文化软环境的建设互相为用。
2017年,在“十三五”规划上,李雷院长为昆明市中医医院制定了“123456战略”。即一个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医特色、综合服务能力;三个要素: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任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五项战略:特色立院、专科强院、创新兴院,开放活院、环境优院;六项措施:巩固根据地、占领制高点、塑名医名科、构建学科群、多渠道宣传、建战略联盟。较之以前的战略有承续,有创新,有发展。
医院决定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普及。紧随时代的节律,医疗大数据、大健康产业等迎来的变革,医院投资了三千万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现已初见成效。借力国家的中医政策和发展机遇,李雷带领的昆明市中医医院勇立潮头,积极参与医疗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创新管理机制,再创发展佳绩。
说起这些,李雷会抬起头来,看向远处,眼里充满自信,然后又恢复儒雅而沉静的神态,继续侃侃而谈。令人想起他在昆明市中医医院60年院庆大会上的话:“我们肩负起传承祖国医学,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重任……在昆明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时代洪流中,我们弘扬和传播中医文化精粹,用中医的药香涵养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