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header_m.htm
> 中药天地 > 中药鉴别 >

你问他答!朱进忠带你识中药(2)

  三七的功用有哪些?为什么有的出血证应用三七时无效或反使出血加重?

  答:三七甘微苦温,功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故适用于:①、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和痈肿疮疡;②、兼有瘀血的吐血、衄血、血痢、便血、崩漏、尿血及创伤出血等。为一个活血止痛、止血的较好药物。但是由于它的性温、活血,故血热妄行和滑脱不禁的出血均应忌用,若误用此药治之,则会使出血更甚。

  麻黄桂枝香薷、紫苏、细辛薄荷葛根等,各适用于什么原因的表证?为什么?

  答:麻黄、桂枝、香薷、紫苏、细辛、薄荷、葛根等,虽然都是解表药,但是由于性味、归经等特性的不同,所以适应证也有一定差异。其中麻黄,辛温,为肺经,开腠以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的头痛身痛,恶寒无汗者;桂枝辛甘温,归肺心膀胱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适用于营卫失调,微有汗出,恶风,发热者;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散风寒,祛暑化湿,适用于暑湿夹寒、头痛、恶寒发热、吐泻者;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辟秽祛暑,适用于暑湿秽浊犯胃或肝脾气郁,胸满,恶心呕吐证,其解表之功虽不如麻黄、香薷,但理气辟秽之功胜于麻黄、香薷,故表寒较重者宜用麻黄、香薷,气滞者宜用紫苏。细辛辛温,归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适用于少阴外感及寒湿较重之证;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舒肝解郁,清解暑邪,适用于外感风热的发热无汗、头痛、咽喉疼痛,或气郁外感,胸闷肋痛,头痛头晕,或暑热外感,头晕发热,口渴者。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发汗解肌,适用于风寒外感,发热头痛兼项强者。

  白芥子旋覆花桔梗、贝母、瓜蒌、桑白皮、葶苈子、百部等,各适用于什么原因的咳嗽?为什么?

  答:由于百部、葶苈子、桑白皮、瓜蒌、贝母、桔梗、旋覆花、白芥子等的性味、功效不同,所以适应证也有一定差异。其中白芥子辛温,温肺化痰,利气散结,尤适用于寒痰壅滞,胸满肋痛之喘咳。旋覆花苦辛咸微温,消痰行水,降逆,尤适用于痰涎壅肺,胸膈痞闷,痰多上逆之咳嗽或喘咳。桔梗苦辛平,开宣肺气化痰,尤适用于风热或风寒外客,肺气不宣,胸膈痞闷之咳嗽。贝母有浙贝、川贝之分,川贝母苦甘微寒,清化热痰,兼有润肺之功,尤适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之咳嗽;浙贝母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善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的咳嗽。瓜蒌甘寒,清肺润燥,稀释稠痰,善用于肺热痰稠不易咳出之咳嗽。桑白皮甘寒,泻肺平喘,适用于肺热痰多,喘逆咳嗽。葶苈子,苦辛大寒,泻肺平喘,适用于痰热壅滞,痰多,喘逆不能平卧之咳嗽,或兼一身面目浮肿之咳嗽。百部,甘平,润肺止咳,适用于新久咳嗽及肺劳咳嗽。

  紫苏、生姜、薄荷、藿香、吴茱萸、丁香、代赭石、麝香、半夏、砂仁、陈皮竹茹等,各适用于什么原因的呕吐?为什么?

  答:由于紫苏、生姜、薄荷、藿香、吴茱萸、丁香、代赭石、麝香,半夏、砂仁、陈皮、竹茹等性味、功效的不同,所以它们的适应证也不同。紫苏辛温芳香,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故适用于外受风寒、暑湿秽浊及鱼蟹毒所致的呕吐。生姜辛微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故适用于外受风寒,胃寒及鱼蟹毒的呕吐。薄荷辛凉,疏肝解郁,清暑,故适用于肝气犯胃和暑邪犯胃的呕吐。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适用于痰饮阻滞、胃气上逆的呕吐。竹茹甘微寒,清化热痰,除烦止呕,适用于胃热和痰热互结的呕吐。藿香辛微温,芳香化浊,和中止呕,故适用于湿浊内阻,中气不运及暑邪犯胃的呕吐。砂仁辛温,温脾化湿,适用于湿阻中焦和脾胃气滞、寒湿犯胃的呕吐。陈皮辛苦温,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适用于痰湿壅滞、脾胃气滞和寒邪犯胃的呕吐。麝香辛温,芳香辟秽,适用于秽浊犯胃的呕吐。吴茱萸辛苦热,温中降逆,适用于胃寒上逆或肝寒犯胃之呕吐。丁香辛温芳香,温中降逆,适用于胃寒或寒浊犯胃之呕吐。 (责任编辑:admin)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er_m.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