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今垣:大力推动中医世家传承(2)
时间:2014-05-01 09:5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岐黄 点击:次
家族式传承规范且易于发展 学习和发展离不开书籍,靠个人力量积累大量的医学资料是不现实的,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夯实家庭图书馆,为后学者奠定雄厚的医学资料基础。 家族式传承要比其他形式更能遵守职业道德。因为,这种职业道德的传输更全面、更深入、更细化,较之没有过行业规范的人,更容易接受。为了更好地存续家族式传承,授袭者必须从经营策略和角度,用精湛的技艺和低廉的收费,来证明自己是一心一意地道德化做事,这是家族赖以传承下去之本。 家族传承给年轻一代的压力最为巨大。他们既要对血缘负责(比如不给上辈人丢脸),更要向公众表示自己要承接上两代乃至几代人的优点,发扬光大的志愿。他们一般都接受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几乎都具备专科以上的学历;他们幼读经书,在承袭着前辈经验的同时,广采了科学文化的新鲜精华,进步着祖辈精湛的业绩;他们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了道德水平的提高;他们是深起点、高起步的一代。更可避免有些外学者欺“师”盗名。 工作室传承与家传应并举 今之中医传承工作,期不过三年左右,被传承者多在四十岁以上,家庭有老幼所累,工作又繁重多杂,致使承袭者不可能终日伺诊于师侧,难于全面接受师者之思维;他们高校毕业后,忙于西医之道,能系统研读中医书籍者寡。因此,要真正系统精深地传承名老中医的精髓,对这些承袭者而言,也是相当困难的。对于伺师身侧,郭德纲就曾说过:没给师傅家干过活的,不算徒弟。这是值得深思的一句话。 而家传者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家传弟子坐拥前辈积累的书城,又与上辈长相厮守,朝夕相处,环伺身旁,可不拘形式,更便于传授。尤其对于祖、父辈而言,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传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拘小节,言必由衷,无师道尊严之碍口,且学期无限。对于承袭者而言,他们大都从几岁即耳濡目染,且沿袭不断。这几十年的言传身教,绝非仅三五年苦学可比。并且,指定的“传承”,难有“不可言喻”之弊。因此,家传弟子要比“工作室”传承者,更能吸收中医精髓而成为大家。第一代国医大师中有十四人为中医世家(包括一位藏医),其中不乏第十几代传人。 (责任编辑:张小贝) |